首页 > 新视界 > 新经济 > 正文

确保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不留白不缺位确保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不留白不缺位

2020-12-31 02:20 中国经济导报
摘要: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程晖

    2020年下半年深化医改如何推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7月2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就《重点任务》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高质量完成公共卫生项目建设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经过各方面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多年来建立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确实也要看到,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些短板和问题。特别是与疫情初期“爆发式”需求相比,发热门诊的收治、传染病救治的床位、重要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物资等等,在短期内都出现了一定的短缺。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门作出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局积极贯彻落实,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研究制定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在未来一段时间,重点通过加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强化七项能力,完善三个保障。”欧晓理谈到。
    强化七项能力,一是强化发热门诊的接诊能力,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重点落实“三区两通道”要求,合理布局诊室、留观室、候诊区,扩大等候间距,配齐筛查所需的设施设备。
    二是强化可转换传染病区的收治能力,结合县城城镇化补短板,按照不同规模城市人口,明确可转换集中收治床位数量要求,分级分层配置疫情防控救治资源。
    三是强化可转换ICU的救治能力,明确各级医院的ICU中都要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或者预留出负压改造的条件,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机、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等医疗设备。
    四是强化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新增一批达到P3水平的实验室,填补地市级P2实验室空白点,提升重大传染病检测一锤定音的能力。
    五是强化传染病的检测能力,所有承担收治任务的医院都要具备已知传染病的常规检测能力,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企业等第三方实验室的作用。
    六是强化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能力,支持没有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地级市以及较大的县加强建设,支持大城市、特大城市按照现有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扩展一倍作为应急备用。
    七是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呼叫接听率,缩短响应的时间。
    完善三个保障,一是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保障。综合考虑人口、区域等因素,支持每个省份改造升级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患者救治和重要医疗设备储备任务。
    二是完善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引导医疗机构做好医用口罩、防护服、防护眼罩等储备,提升有效抵御第一波需求冲击的能力。
    三是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启用预案保障。各地要全面掌握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应急设施分布图和启用的次序表。
    欧晓理介绍,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公共卫生相关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量是去年的两倍,缩减了其他的一些专项,集中支持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地方统筹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高质量地完成公共卫生项目的建设,确保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不留白、不缺位,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紧锣密鼓推进

    针对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欧晓理指出,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上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确实是卫生领域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很多患者跨区域就医、增加医疗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晓理介绍,2019年,经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联合印发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相对富集的地方选择一批优质医疗机构,通过建设分中心或者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在患者流出多、优质医疗资源相对比较薄弱的8个省份,即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作为试点省份,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欧晓理说,力争通过努力,在这些省区能够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转化平台。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培育一批品牌优势明显、能够跨区域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医疗集团,打造一批以高水平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一批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我们的目标是,这些试点省份的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输出地医院差距缩小,跨省跨区域就医减少,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欧晓理介绍,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相关部门一起指导八个试点省区和北京、上海一些输出医疗机构,结合本地区、本医院的实际,研究制定了项目建设方案。
    一是围绕重点疾病和薄弱地区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整合现有资源,切实维护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属性。
    二是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医改“试验田”作用,着力突出改革创新,在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医院补偿机制、鼓励创新药物和技术使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关键环节加大探索力度,拿出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
    三是根据区域健康需求和前期工作基础,在方案制定过程中突出输出医院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放大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区域诊疗能力整体提升。
    欧晓理表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一起对试点省份报来的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了集中评审,多次征求专家意见,指导试点省份和项目单位抓紧修改完善,已经批复了10个项目建设方案,按程序已经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给予支持。今年下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相关安排,继续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指导各地按照已经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要点,抓紧推进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尽快建立与区域医疗中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当前,这8个省区的区域医疗中心试点还承担着很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推进区域医疗中心试点积累经验。各省里面也有省里相对优势的医疗资源,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往地市下沉,促进医疗资源更加均衡一些。”欧晓理最后说。

责任编辑:梁江波

相关新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