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文件,向社会推介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为治理农村陈规陋习、培育乡村文明风尚提供参考借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和培育文明乡风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经过评审和公示,向社会推介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水峪村等38个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聚焦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在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和村规民约作用、细化实化婚丧嫁娶操办标准规范、建立道德约束激励机制、传承弘扬家风家训和传统美德、强化移风易俗宣传引导等方面探索创新,经验做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借鉴性。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将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增强示范带动效果,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效遏制陈规陋习,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1.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水峪村
为有效治理滥办酒席等陋习,将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约束,采取张贴公告、“大喇叭”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发挥“带头人”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入心入脑。建设文化大院、大戏台和棋牌室等,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现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
2.天津市宝坻区周良街道周良庄村
把红白理事会作为文明乡风建设的载体,制定和公布红白事操办章程和参考标准。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团体,充分利用悬挂横幅、发放倡议书、开展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移风易俗。建立好人好事专栏,积极培育选树宣传身边典型,用榜样力量引领文明风尚。
3.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大范口村
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开展党员挂门牌、亮身份、做奉献活动,发挥移风易俗表率作用。推选威望较高的老党员、退休教师等组成红白理事会,对村内红白事实施全过程监督。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群众等评比活动。组建各类文艺队,建设村民健身广场、农家书屋、农村幸福大院等多个文化活动阵地,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村民观念。
4.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
依托村规民约,在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移风易俗制度和规则,细化厚养薄葬、不大摆宴席等要求。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先进模范带动、文化氛围推动,严格执行村规民约内容。组织村民签订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设立乡风文明“红黑榜”等,强化宣传教育,推动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5.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西吕营镇田寨村
把推进婚事新办作为改变村风民风的大事来抓,组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树起一面旗帜;组织村民反复讨论修订村规民约及其实施细则,形成一套制度;成立村民事务理事会,请村内德高望重的党员、群众担任理事,建好一支队伍;建立“心连心”鹊桥免费婚介服务微信群,打造一个平台;评选“移风易俗家庭”等,树立一批典型。
6.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龙交乡王家沟村
通过村干部会、支部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等研究、完善村规民约,出台婚丧喜庆报备制度。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强化对婚丧宴请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以孝、俭、勤、义、信等传统美德为主题评选“文明户”,用一张榜单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传承家风家训,学习宣传村里的先进典型,倡导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和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
7.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松村乡古台村
制定《婚丧娶嫁八不能》《日常生活八不准》《村民出行八不要》等制度,由红白理事会指导村民办理婚丧喜庆,根据事情大小决定办事规模,严格限制天数和参加人数,一把尺子量到底。引导村民为乡村办好事、办实事,用发展乡村公益事业代替大操大办,彰显新风正气。
8.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
把文明乡风纳入村干部理论学习内容,定期召开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发现问题和差距,明确工作职责和措施。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四会”组织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红灰黑榜”评议工作小组,对本村常住居民逐户进行道德评议并张榜公布,营造和谐文明氛围。
9.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平罗街道前辛台村
强化村民思想道德建设,成立理论宣讲、时代新风、法治教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提高村民素质,为建设新时代文明村奠定基础。组织戏曲、歌曲、快板、电影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坚持文化润心、服务暖心,在解决村民实际需求的同时,不断增强文明实践精神活力。
10.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深入开展思想宣传教育。开展善道、孝道、富道“三道模范”评比,选树见义勇为、孝老爱心、敬业奉献等方面典型。建设张笑天书屋、知青大院、村史馆等,展示村庄风貌,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11.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区麻山镇龙山村
为破除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组织修订村规民约,增加婚丧简办等内容,明确婚丧红白事操办标准,事前告知办事群众婚丧事宜办理规定,事中对操办规模现场监督,事后与事主一起算“节支账”。创新开展“美在农家”行动,围绕“庭院美、仪表美、家风美”开展评比,倡导文明新风。
12.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松树沟乡新立村
采用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句子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整治规范殡仪行为,倡议不准超期办丧、不准大操大办、不准扰民办丧、不准违规出殡等。成立党员骨干理论宣讲团、乡贤宣讲团,探索“面对面+点对点”的宣讲模式,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进”“弄得清”,把文明清风“吹”入人心。
13.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
开展“两榜一模范”创评,打造党员光荣榜、村民荣誉榜和道德模范“乡贤廊”。引导党员、干部在文明创建中持续发挥“头雁”作用,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以“罗泾十字挑花”艺术工坊、“四喜风糕”课堂、婉娥沪剧小社为阵地,弘扬乡土文化和传统美德。
14.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
制定和睦乡亲好乡风等“十个坚持”和抵制封建迷信等“十个反对”的村规民约及其实施细则,做到“大事依章,小事依规”。实施“善文化”红色行动,以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为骨干设立宣教岗、爱心岗、服务岗、文体岗、志愿岗等开展志愿服务。依托善港村“麦田花舍”村民书屋,定期开展“品味阅读、慧享生活”等主题活动,广泛传播“知善、向善、行善、扬善”的善文化。
15.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陇集镇墩前社区
保护老宅院,建设村情馆,发掘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打造社区文明实践阵地“红磁场”,开展民事有约半月谈活动,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宣讲,注重以问政交流、身边榜样、文化展示来引导群众,积极培育乡村文明风尚,提升文明乡风建设水平。
16.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
制定“桃园菜单”和桃园村文明餐桌协议,为宴席“瘦身”。组建乡风文明促进会,劝导村民文明守规。开展八星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孝子等选树活动,用“一张榜单”晒出乡风新貌。建设文化礼堂,组建舞龙队、篮球队、健身队、门球队等群众性文化团体,促进文化繁荣。
17.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孙村镇新建村
以“新风堂”“农民夜校”为阵地开展移风易俗、时代新风宣传,定期组织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建立积分制,由村民代表、网格员等组成积分评定小组,将婚丧简办、庭院美化等纳入评价内容。成立旗袍队、广场舞队等多类社团,组织各类文艺汇演活动。
18.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一都镇仙阳村
以党员干部为标杆,从“关键少数”抓起,充分发挥本村党员的“领头雁”作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实施村规民约“红黑榜”制度。依托“党建+”邻里中心,设立议事室、说事室、传习室,开展民主协商、咨询调解、思想学习、健康讲座、家风家训传承等活动,营造文明向上的乡风。
19.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村
抓红色党建,建立“一组四网格”的文明乡风建设组织体系;树金色榜样,制定朗朗上口的新时代《雅溪家训》,评选先进典型;扬古色文化,打造二十四节气馆,建设新雅溪书院,弘扬客家文化;促绿色发展,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20.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
坚持“孝善治村”,持续开展“十大孝星”、好媳妇、好婆婆、“孝善家庭”等评选活动。在村中心广场设置红色光荣榜和白色曝光台,好事表扬、丑事亮相。谱写孝德歌,人人传唱,让德孝文化入耳入心。发放敬老金、举办百寿宴,定期慰问老年人,践行敬老爱老风尚。
21.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益都街道西高村
组织优秀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等志愿者参与红白理事会工作,现场义务操持。评选孝老爱亲、帮助邻里、教育子女、奉献社会等“四德榜”,并发放物质奖励。开展政策宣讲、文体活动、传统教育、党性学习等四大行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22.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原店镇郭家村
弘扬尊老爱老传统,改造旧校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洗澡理发、演出慰问、健康体检等老年人关怀服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郭家村乡村振兴馆,举办道德评议、知识讲座、文化培训等活动,提升村民文明素养。
23.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铜钟乡坳上村
打造“湾子夜话”品牌,组织党员、干部利用晚上农闲时间到各村组座谈,宣讲党的政策、倾听群众心声、共商乡村发展,成为政策法规的“大讲堂”、党员干部作风能力的“磨刀石”、社情民意的“直通车”、纠纷矛盾的“调解所”、乡村振兴的“加油站”。
24.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普满乡雷家村
健全村级管理服务组织体系,每6—15户村民设置一名巷长,落实“村干部包片、巷长包户”责任,建立巷长和群众公益活动积分兑换制度,将移风易俗作为考核巷长的重要内容,督促巷长带头执行村规民约、抵制陋习,潜移默化影响村民,增强践行移风易俗自觉性。
25.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莲花堰村
将党员干部带头革除陋习、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在“红黄榜”公示,树立示范榜样。修订村规民约,破旧习立新规。发放人情新风倡议书、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手册,通过村村响、宣传车、文艺宣传队巡演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发挥母亲在家庭中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打造母亲素质提升工程,开办母亲课堂,引导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6.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云头下村
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的问题,制定出台村规民约,明确村民办理红白事的标准、流程及奖惩规定,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对婚丧嫁娶实行“周报制”,统一登记存档。村干部到红白事现场查看,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纠正,形成文明健康的乡风习俗。
27.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新圩镇坝头村
提炼形成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廉孝立家、和善兴家的坝头“四家精神”,建成德、廉、孝、善、勤为主题的文化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整合农家书屋、广播站、下坝戏台、“绿荫党校”等阵地加强廉孝文化宣传。常态化评选公布“坝头村善行义举榜”“坝头村文明家庭榜”,举办“好家风伴我脱贫致富”故事分享会,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
28.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五架车村
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推行“一句话承诺”,让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家训”。打造乡村振兴先锋联盟工作站,汇聚党员先锋、巾帼模范、青年代表、致富能手等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深入挖掘“赵德新诚信葡萄”等本土诚信文化资源,打造党建文化长廊、诚信园、诚信墙,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弘扬传统美德。
29.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梅西村
传承红色基因,用好梅山革命史馆、梅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加强思想建设。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设立村级道德红黑榜,定期组织评议,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打造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舞台和道德广场等文化阵地,寓教于乐,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30.重庆市铜梁区土桥镇六赢村
将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纳入村规民约,总结形成“十提倡、十反对”,编成顺口溜、印成小册子进行宣传。每季度进行一次村规民约执行情况总结,请村民小组长、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共同评议,形成奖惩决定。建立乡风文明类、邻里守望类、扶贫济困类、环境美化类和协商自治类社会组织,在文明实践中引导村民提高认识、提升素养。
31.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明月镇白庙村
突出爱党爱国、道德风尚、文化传承、法治建设、生态环保五大主题,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整理推广族规家训,组建本土文艺演出队伍,利用戏剧、曲艺、快板等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老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评选。建设乡约银行,从“孝、善、俭、勤、美、信、安”七个方面进行评优评先,引导文明风尚。
32.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群众的连心桥,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邻里纠纷志愿服务队,创新开展“书香把士”“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等志愿活动,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凝聚思想共识。建设“文明超市”,坚持存“德”换“得”,为积分较高的村民现场颁发“示范户”挂牌,引导村民践行文明新风。
33.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积德村
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签订党员移风易俗承诺书。把“节俭办婚丧”纳入村规民约,公布“婚丧喜庆公约”,形成红白宴席操办规模、时间和惩戒处罚规则,发挥红白理事会指导督促作用。实现村民评议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由党员带头的群众自治组织全覆盖。打造“院坝小讲堂”“和谐小喇叭”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编排《新农村趣事》等花灯小戏宣传文明乡风。
34.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如意乡达若村
坚持以“党建+民族团结”为统领,健全“支部进网格、党群包联户”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抵制封建迷信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35.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安子头村
为了遏制不良风气,将婚丧嫁娶事宜和宴席标准形成制度章程,要求外出经商、工作人员在村办红白事也必须遵守。红白理事会主动服务,对办事流程、宴席标准、办事规模、礼金标准进行全程监督。把移风易俗工作列入党员承诺事项,对大操大办的党员干部进行村内广播通报。
36.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聂村
出台党员干部“治陋习、树新风”相关规定,村民办理各类宴席必须向红白理事会申报,填写操办情况登记表。定期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等先进典型,通过“大讲堂+小课堂”,实现道德教育全覆盖。办好爱心书屋,坚持日日开放借阅,定期举办读书会,提高村民文化素养。
37.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石空镇太平村
按照“尊重传统、新办简办”的原则,制定红白理事会工作章程和制度。落实党员干部“包组联户”制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走访摸排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杞乡人、最美太平人等推荐评选,弘扬向上向善精神。开展“旗袍秀”“广场舞”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洛浦县洛浦镇克尔喀什村
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讲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国旗下宣讲、村干部专题讲、“民族团结一家亲”干部入户讲、“访惠聚”工作队多样讲、身边人物鲜活讲、“大小喇叭”常态讲、文艺活动提升讲等多种形式宣讲活动。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为群众捐款捐物、办实事好事,建设和谐乡村。
(孙淑红 孙子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