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科技创新园项目。济南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尹明波
“抓投资、抓项目,是当前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战役’,推动全面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秩序的主战场,也是发展改革部门的‘拿手好戏’,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唱好。”山东省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堃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阶段性的困难风险和经济下行压力,济南市作出了选择,不仅要努力抢回被疫情影响的施工工期,更要根据当前与长远、区域与整体、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的辩证关系,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明确优质资源投入的关键方向,集中打赢一场又一场项目建设的突击战。“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比往常投得更多、投得更快、投得更好,加速济南市动能转换、动力变革和效率提升。”
突出物尽其用
优化要素配置机制
谢堃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济南正在推动建立全市“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机制,把好钢用到刀刃上。
土地指标方面,济南市已经出台针对重点产业类项目审批手续的容缺办理机制,重点产业项目只需要唯一用地意向证明和承诺书就可以进入流程,并联办理土地、规划和建设手续。济南市发展改革委还将继续会同自然资源规划部门集中处置闲置和“批而未供”的土地,盘活存量、加快供应。
能耗指标方面,济南市的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已经全面展开,济南市有关部门正在起草能耗指标收储办法,探索将一部分能耗增量指标、关停腾退能耗指标等纳入市级收储范围,对于重点项目的能耗需求,区县保障不足的部分可以申请市级保障,进而可以争取省级指标倾斜。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确保新引进的重大项目落地,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探索出了市级重点项目即时申报机制、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不见面”开评标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四不见面”审批流程等等创新举措,这些都将“平战结合”成为攻坚行动中的常态化服务机制。
突出因地制宜
凸显区域发展主题
谢堃强调,要实现高端产业集聚、生态集成,就必须先打造高品质的载体平台。“统筹腾笼换鸟和筑巢引凤,提高重点区域和关键载体的吸引力、承载力,也是济南市发展改革委今年工作攻坚的突破口。”
腾笼换鸟方面,济南市将继续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今年全市计划完成5家老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和关停腾退,到年底将累计完成81家。腾挪出的发展空间和指标要素,将用于支持物流、基金、新材料等新动能项目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空天院已经同济钢集团合作建设产业化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也派出工作组专职服务项目建设,未来将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填补山东省产业空白。
筑巢引凤方面,济南更是动作频频。谢堃透露,济南市将重点推进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推动绿色建设、整车整机及氢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三个产业集聚区,分别形成产业链全景图、招商目录和具体建设方案,率先应用“标准地”出让,明确每一块出让净地的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标准,实现土地出让条件一次性公示和项目“拿地即开工”。“今年年内,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将推出净地15平方公里,确保至少新落地1个世界500强企业、2个引擎性项目。”
突出分进合击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的拉动作用愈发重要,其中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更是重中之重。”谢堃坦言,济南市正按照中央关于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部署,突出分进合击,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将全力推进既定项目,确保270个市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047亿元。据谢堃介绍,目前济南市新增中央投资85.2亿元已经通过省级审核,633亿元专项债项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近期又围绕穿黄隧道工程争取发行了创全国同类债券最低利率纪录的30亿元企业债。“我们将指导高效利用上述资金,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相关部门,推进轨道交通二期、至先行区济阳区有轨电车、机场二期改扩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审批工作,确保如期开工。”
另一方面,尽快研究形成推进济南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方案。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济南市将利用本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冷链物流、生命科学等领域强势的产业基础,谋划服务于全市的“新基建”项目,实现本地创造、制造向就地示范、应用的一体化集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