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视界 > 新经济 > 正文

东西部合作推进乡村振兴正当时

2020-12-31 02:40 中国经济导报
摘要:

图为宁波北仑河头村抓生态家居,环境得到改善。

图为宁波北仑河头村抓生态家居,环境得到改善。

 

图为作者在汪清县调研黄牛产业。

图为作者在汪清县调研黄牛产业。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东北地区计划经济基础雄厚,在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上遇到多种障碍。通过东西部合作,一些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经验被移植到东北,还需要与当地实际密切结合。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三步走的第二阶段任务,在东北大部分地区脱贫攻坚完成后,即刻启动乡村振兴战略,东西部合作推进乡村振兴正当其时。

宏观院挂职干部 | 常 健

    如何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宁波北仑河头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宁波北仑是帮扶吉林汪清的东部合作地区,改革开放40年来,在乡村振兴方面走在前列,笔者经过走访和调研,探寻该村的改革经验。

乡村振兴不改农村特色,重在群众参与

    河头村位于北仑区柴桥街道西南部,距离北仑中心城区10.3公里。全村共2267人,以花木种植业为主。2017年村级集体净收入103.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万元。近年来,河头村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的领导下,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方面加大升级力度,村里面貌得到改善,经济收入上了新台阶,人文素质进一步提高。近三年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森林村庄、宁波市最美村庄等荣誉称号。
    抓致富产业,促农民增收
    河头村以本地花木经济为立足之本,全村80%以上是花卉从业人员。有花卉从业人员1985人,20亩以上花卉种植大户100余户,100亩以上花卉种植大户40余户。
    经过多年发展,河头村的花卉种植已覆盖北仑区各个乡镇,并且向外省发展,总种植面积超万亩,年产值过亿元。村里专门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带领花农巩固旧市场开辟新市场,提高花木效益。现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了花木中转站,积极推销本地花卉产品。
    为进一步巩固花木产业文化,河头村相继建设了3000亩花木精品园、休闲观赏园和设施花卉示范走廊,成立了花卉产业促进中心等,帮助花农分析市场行情,引导花农种植户向稳定、高效产业方向发展,花卉业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为提升乡村品质,围绕主导产业,充分展现花木种植大村特色,调整花木种植田间布局,构成错落有致的苗木景观,与农家小院相互辉映,形成独有的花木文化,使第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3公里长的花木长廊,形成集花木生产、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发展花木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第二产业,将旅游步道周边山林地租赁过来,建造名特优水果开发种植基地,种下蓝莓、樱桃等树种,一年四季季季有水果,树下养鸡鸭,形成立体生态种养,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抓生态宜居,促环境改善
    一方面做好水文章。河头村有一条溪坑穿村而过,是柴桥母亲河芦江河的源头之一,原来溪坑的两边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盛夏时节,蚊子苍蝇特别多,住在溪坑附近的村民经常抱怨。河头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对1.2公里溪坑进行改造,溪坑建有鹅卵石铺砌的健身亲水小道,溪边种植水生植物,打造沿溪景观带,河头大溪坑成为了村里一道标志性风景。对意池等4个池塘进行整治,消灭了河头大池塘劣五类水。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改造,村民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建造封闭式垃圾房,增加可活动塑料垃圾桶,建造公共厕所,投资净化自来水,对摇篮泵房进行改造,安装长达3000米铸铁管道等,有效提升水环境。
    另一方面打好生态牌。拆除旧菜市场并复绿,拆除旧牛棚,改建成四向房,把周边的荒山改建成农民休闲公园。对部分路段进行三线整理,修筑枫香路等路面。统一改造店面、雨棚等,装饰2万余平方米墙面,或用彩绘体现农耕、田园、花卉等地域特色,或用小青砖展现柴桥古镇的仿古情调,或刷白墙黛瓦的江南风情。将花卉带入村庄美化中,在大溪坑边、村民的房前屋后间、各条村道边,种上各色花朵,保证四季花开。实行垃圾不落地,取消垃圾房的垃圾清运新模式,形成各户投放,统一收集、清运,环卫站处理的一体化良性运转机制。
    抓乡村文明,促素质提升
    河头村修复百年老庙云霄庙后大殿、建民俗文化陈列馆、建设文化礼堂、修复孝瑾堂。现在河头有三个休闲公园、四个体育健身活动场所、一个森林步道、一个民俗陈列馆、一个乡土风情馆、一个文化礼堂、一个百果园,村民在茶余饭后可以去的地方日益增多。
    借建立文化礼堂之机,收集村情村史、乡风民俗、德贤英才等内容,集中在文化长廊中展出。在村里的小巷小弄的墙上贴上家庭美德宣传牌,用美德、公德名言警句时刻提醒村民,渗透进村民日常生活。积极开展“北仑好人”“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十佳好婆娘”等推选活动,充分挖掘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道德榜样。组织开展“重阳敬老礼”、孝德故事会等活动,弘扬孝德文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创作村歌、制定村规民约,对大操大办、黄赌毒等现象说不,村民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翻天覆地变化的内因

    十年的努力,让河头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经验:
乡村振兴必须依靠的三个要素从河头村十年发展主要成绩看出,河头村乡村振兴发展,从根本上抓住了产业振兴、环境改善和文化提升这三个基本要素。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战略只要紧紧抓住产业振兴、环境改善和文化提升这三大要素,就能够快速实现高质量的推进。
    要有好的带头人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河头村书记石志德2005年来到村里当村主任,后来任村支部书记,一直干到现在。他在长期的乡村治理岗位上,形成独到的乡村治理理念。石志德认为村里的各项民生工程要接地气,让村民真正得到实惠。每一项工程都需要每一位村民自觉维护、互相监督。要长久保护基础设施成果,最重要的是要培育村民的参与意识,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带领村民把公共设施当成自家财产般爱护。从2013年开始,每个月的村党员活动开始从传统的会议形式变为实际行动,组织党员清扫河道、打捞溪坑垃圾等等。
    石志德刚到河头村,临门第一脚就抓道路改造。他认为“要想富、先修路”。刚来到河头村工作的时候,村里的路原来很窄,车子都过不了,花木种植、运输都靠人力,因此他主张修路。前期一段路修通后,车子可以直接开到田头,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村民们尝到甜头后,更加支持修路工程。但是他不建议修路政府要大包大揽,而是要让群众有参与感。比如可发动村民提供少部分资金,这样村民就会认为修建的道路是自己家的,就会爱护道路。如果基础设施建设全部都是政府出资,群众就不会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爱护。
    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道路的畅通,盘活了沿线的“美丽资源”。现在,河头村一改单一依靠花木经济的发展模式,开发了农家乐、特色农业、乡村民宿等衍生产业。旅游业与特色产业“因路而兴”,游客慕名而至,促使这座嵌于山间的“花园式村庄”将碧水青山展示于众,持续焕发生机。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石志德大力倡导“贴近自然”的设计风格,因地制宜进行乡村公园建造,村民家里原先放在角落的“废物”,被搬到公园里,成了独具特色的观赏点,同时,节约了50%以上的成本。
    要用足用好国家政策
    石志德在河头村十余年,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一直引领河头村成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街道的优秀典型,国家出台乡村振兴的政策,他都带领河头村积极响应,这期间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和各种财政补贴,让河头村村集体经济的腰包始终都是鼓鼓的。
    河头村当地农户因地制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延伸产业链条,有效推动了当地村民生活富裕的进程。村里960户家庭,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花,花卉销售额超过3亿、人均收入超5万。三轮新农村建设,更是让河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生态村、示范村、和谐村,是北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更是推动产业兴旺的一次有益探索。东西部合作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宁波北仑和吉林汪清是东西部合作脱贫攻坚合作地区,多年来,北仑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对汪清提供无私的帮助。如今,两地在乡村振兴方面进一步合作正当其时,原因是汪清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目前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离乡村振兴还有一段距离。这边是摆脱贫困,走向乡村振兴;那边是乡村振兴已经十余年,取得巨大成功,所以说,汪清需要北仑经验,东西部合作推进乡村振兴正当时。
    认识差距,找准东西部差距
    只有认识乡村振兴方面东西部存在的差距,才能够精准施策,学习和借鉴东部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经验,推动贫困地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之后迅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差距一,常住人口的差距。北仑河头村总人口近2300人,而汪清县找不出这么多人口的村屯,大多是百十来人的村庄,常住人口几十人,少的一二十人。这么少的人口靠谁来支撑乡村振兴?
    差距二,乡村产业的差距。北仑河头村家家户户有主导产业,人均收入5万,集体经济收入上百万。汪清县乡村主导产业是木耳、光伏和黄牛,种地靠国家补贴。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册外地承包,平均年收入5~10万。
    差距三,气候的差距。北仑四季皆可生产,季季有产能。汪清每年只有5~10月生产期,11月至来年4月漫长冬季,俗称猫冬季节。
    差距四,环境整治上的差距。北仑河头村距市区较近,垃圾、污水容易纳入城市治理体系。汪清村屯分散,距离县城较远,有的村屯距县城达百公里以上,垃圾转运成本极高,污水处理成本也大。
    差距五,文化传承上的差距。北仑河头村有上千年的寺庙,历史传承有很多好故事可讲。汪清村屯历史上大都经历漫长的封禁时期,后被闯关东和朝鲜族人开发形成,缺少历史传承,现有最多的历史故事是抗联红色传承。
承认差距,找准乡村振兴切入点从北仑河头村乡村振兴经验可以看到,只有紧紧抓住产业振兴、环境整治和文化提升三大要素,坚持常抓不懈,才能够尽快实现乡村振兴。
    狠抓要素一,抓产业振兴。不断提升汪清木耳产业档次,加强宣传销售队伍建设,打造品牌,扩大合作社覆盖范围。提升产品档次,打造木耳产业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整合木耳产业资源,提升品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发挥绿水青山优势资源,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狠抓要素二,抓环境整治。每月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不留死角,常抓不懈。合理布局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污水处理中心。提高厕所改造技术含量,推广极地厕所技术标准,抗寒抗冻。
    狠抓要素三,抓文化提升。发掘朝鲜族文化、东北地域文化、象帽舞文化、农耕文化、森工文化、冰雪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丰富和提升文化水平。
    加强东西部干部交流合作
    加强东西部交流合作,学习东部先进经验,干部交流是最有效途径。要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干部,到东部沿海地区考察学习,亲眼看看,亲身体验,什么是改革经验,什么是创新经验。通过一茬一茬的学习引导,东西部合作推进乡村振兴才会进入快车道。

责任编辑:梁江波

相关新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