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欣
数字化战略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前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催生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笔者在分析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剖析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通过数字化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支撑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快速推进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公共服务节点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企业外骨干网络和内外网改造加快推进。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全国已经有11个二级节点实现上线运营,标识注册量突破5300万,二级节点布局范围涉及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物流、食品生产、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纺织、线缆、安全等行业。
网络平台应用推广不断深化。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蓬勃发展,数量已达数百家,其中既有传统工业技术解决方案企业面向转型发展需求构建的平台,如航天云网、海尔、树根互联等;也有大型制造业企业孵化独立运营公司专注平台运营,如徐工、TCL、中联重科等大型集团企业通过剥离整合内部资源,注资成立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业务的独立运营子公司。各平台围绕行业生产特点和企业发展痛点,创新服务能力,形成了一批创新型解决方案和应用模式。
各地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举措。我国已初步兴起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热潮,上海、广东、江苏、山东、云南、湖南、湖北等省份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制定出台政策措施。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互联网专业化供给服务不足。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工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成熟度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工业制造业应用复杂,工业互联网定制化研发、精细化制造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示范应用的成功案例有限,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可复制性不强,影响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范围和进度。
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和主动性不强。企业本身对以数字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认识不够,影响了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企业对数字化路径不清晰,对企业上云上平台持迟疑态度;企业本身的数字化改造能力不强,缺乏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团队。
三是专业人才缺乏。制造业数字化对制药流程和网络设计、创新应用有非常高的要求,当前在工业制造业领域数字化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短缺;高校专业内容设计方面在相关领域研究基础薄弱,基础技术研究人才不足;工业互联网设计等专业人才知识机构和技能水平要求很高,很难通过短期的快速培训完成。
四是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突出。制造业数字化后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虚拟空间和实体经济的交织,使网络安全隐患延伸到制造环节,必须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很多工业系统涉及国家战略资源、生产安全,使得应对基础信息网络的攻击延伸到关系国际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风险评估、安全防护的技术储备不足。
政策建议
健全数字化公共服务设施,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一是进一步推进4G网络的深度覆盖,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IPv6的全面应用,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大范围应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二是做好各地区数据中心的摸排工作,统筹用好各类数据中心和云设施,引导企业围绕数据的应用服务上云上平台,助力企业工作效能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优化改善。
树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推进典型行业示范应用。如总结工业制造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教训,分类分行业遴选出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和解决方案,以专项资金进行支持培育;选择一些应用深入、成效显著的行业进行先行先试,打造一些典型行业的互联网平台,在全国特别是西部等起步较晚的地区进行应用推广。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专业供应厂商。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助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二是加大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支持创投、风投等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培育专业化的工业互联网供给服务厂商;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智能制造等领域领军人才、工程师等人才培育和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完善政策法规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据安全。一是推进依法治理,继续加强数字经济基础性立法,完善数据安全防护等制度;二是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保障工业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建立重要敏感数据泄露的风险防范机制;三是加强工业互联网能力建设,健全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挂职干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