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季晓莉
“面对逆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下滑、跨国资本投资意愿下降等严峻挑战及‘零关税’政策红利窗口期收窄的现实情况,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尽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市场,打造南海命运共同体。”近日,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合作主办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区域合作国际论坛”上,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吴士存表示。
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论坛上,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郝福满表示,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供应链加快调整的背景下,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彰显了中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也将对促进世界经济开放与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中银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建议,在海南建立亚洲人民币债券市场,积极吸引东盟国家政府与企业在海南发行人民币债券,并探索更大力度的个人项下人民币自由可兑换,提升海南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叶辅靖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应成为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贸谈判的试验区,并成为拉住、稳住欧洲的纽带,在防止我国与发达国家脱钩中发挥重要作用。
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经济部部长约瑟·达姆瑞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可以作为东盟进入中国市场的支点,在加强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中发挥特殊作用:积极构建面向东盟的信息网络与人力资源培训基地,使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服务中心。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依托“零关税”“原产地规则”及服务贸易自由便利政策,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旅游医疗通信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合作,使海南自由贸易港逐步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商品与要素双向流动的大通道;加快推进数据、知识产权、热带农产品等领域的交易场所建设,使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优质要素的中转、交易、配置大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疫情后全球经济将延续低速增长轨迹,全球供应链布局将更加重视生产效率与安全韧性的权衡,价值链将朝着更短、更有弹性转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适应世界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趋势,谋划自身的建设。
吴士存提出,以产业链、价值链为载体,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牵引,以园区为承接项目合作平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可实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并融入东南亚市场。
迟福林建议,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重要平台,加强中国与东南亚深层次、多领域的区域合作,并与条件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开展更大力度的双向开放、实行更加灵活的产业项下自由贸易政策等,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巩固与发展。
以建立海南与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为重点推动区域、次区域合作进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刚在论坛上建议,可以稳步推进中越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将其打造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一部分,推动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子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应加强对海南与东盟北部成长区、东盟南部经济增长区的关注和合作;同时推进海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打造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泛亚铁路、陆水联运、航空桥梁重要的枢纽地带。
张宇燕认为,在创建自由贸易区等新合作机制的同时,要深入挖掘现有合作机制的潜力。“建议采取务实举措明显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的企业利用率;充分挖掘澜湄合作机制潜力,实现次区域合作的重要突破等。”
吴士存建议,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实施和RCEP完成谈判带来的机遇,共同打造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在经贸、产业、文化、海洋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平台,促进与东南亚国家间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与合作。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建议,利用RCEP规则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合作与自身发展的重要突破;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的原产地规则,规避保护主义带来的关税风险;加强与东盟发展战略的全面对接,尤其是加强海南“十四五”规划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有效对接。
以务实举措尽快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交流合作的重要突破
迟福林建议,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合作共建数字自由贸易区,共同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开放进程;以企业为主体共同建立“跨境电商自由贸易园区”“数字经济合作园区”“智能制造合作园区”“飞地数字产业园”等;加快农业市场双向开放、技术合作、标准对接,合力打造集种植、加工、包装、保鲜、物流、研发等于一体的跨境农业产业链;适应东南亚疫后经济复苏的现实需求,以邮轮旅游为重点共同建立岛屿旅游合作体等。
吴士存建议,加快推进海南与粤港澳大湾区及东南亚教育领域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尽快建成国际教育创新岛;深化邮轮旅游合作,开通更多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海南-东南亚沿海国家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的“一程多站式”邮轮旅游航线,实现旅游产品优势互补,加快建设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
菲律宾亚太发展道路基金会研究员、菲律宾外交关系委员会兼职研究员亚伦·拉贝纳建议,以椰树领域企业合作为重点,加大海南与菲律宾在椰子油、椰子叶、椰子纤维深开工等领域的合作,打造以椰子生产加工为重点的区域性供应链和价值链。
郭延军建议,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平台,加强数字经济、高效物流、现代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建立中国与东盟统一大市场。
迟福林建议,条件具备时应率先在海南有序引入菲佣等技能型外籍劳工,合作建立跨境劳务合作管理协调机制与信息服务平台;共同推动区域内高校、智库和研究机构间开展学术互访、合作研究、互派学者和留学生等多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深化双边、区域合作交流。
吴士存建议,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教育对外开放和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的机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动博鳌东盟大学建设,推动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等园区落地一批对外教育合作项目。
亚伦·拉贝纳认为,菲律宾是“美国最大的外国护士来源国”与“全球最大的护士出口国”,建议在海南率先放开菲律宾医务护理人员限制,推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依托海南在海水养殖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与菲律宾等在海洋渔业领域的合作,尽快形成包括渔业研究、设施建设、实验室设备等领域的合作;在海南建立与海洋经济相关的行业培训中心,提供与菲律宾技术教育和技能发展局挂钩的职业课程,并推进与《菲律宾发展计划》相对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