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证券日报记者:
基础设施REITs市场正式建立,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打开全新空间。发改委在其中如何推进相关工作,使更多优质基础设施REITs产品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优质资产?下一步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
袁达:
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也就是基础设施REITs,是存量基础设施项目以公开募集基金的形式进行融资的一种金融工具,既有利于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建设;也有利于促进资金“脱虚向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6月21日,首批9单基础设施REITs产品挂牌上市,标志着中国基础设施REITs市场正式建立。据统计,9个项目发售基金规模314亿元,扣除偿还债务、缴纳税费、按规则回购份额后,用于新增投资的净回收资金约149亿元,可带动新项目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对盘活存量资产、带动新增投资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去年4月试点启动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充分发挥投资项目管理经验优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妥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相关工作,主要从以下5方面推进。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明确工作安排。先后赴多个项目实地调研,召开30余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研究明确试点基本原则、区域行业范围,以及相关工作安排和操作路径等,为开展试点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多措并举加强政策支持。将支持发展基础设施REITs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建立全国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库,设立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专项。
三是明确项目标准,稳妥做好项目评估。制定发布项目申报工作要求,明确统一的项目评估标准,委托有关方面组织专家认真开展评估,确保依法合规、客观公正。按照“成熟一个、推荐一个”的原则,稳妥审慎地向证监会推荐试点项目。
四是加强部门地方合作,落实项目条件。我委、证监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配合、密切合作,推动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顺利开展。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出台政策措施,积极做好协调服务,支持开展试点工作。
五是扩大试点范围,完善试点项目申报要求。近日,我委在认真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合理调整扩大试点范围,将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绿色能源项目,以及有利于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基础设施纳入试点范围,同时进一步明确项目申报等具体要求,细化完善政策规定。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精神,继续稳妥做好项目推荐等工作。同时,与证监会等部门加强协作、不断探索,推动形成成熟完善的制度规则体系,更高效率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促进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7
经济参考报记者: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可否介绍一下近年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相关情况?
金贤东: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就是要实施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这4大工程。你关心的国家级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就是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点内容。这里,介绍一下近年来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有关情况。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需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10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制定印发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按重点病种选医院、按需求选地方,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工作思路,引导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富集城市的高水平医疗机构,采取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等方式,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0年6月,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我委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同意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阜外医院云南医院等首批10个试点项目,并按照每个试点项目中央投资补助不超过5亿元的标准,支持项目基础建设和能力提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首批试点工作起步平稳,部分启动运营较早的试点医院医疗水平得到较快提升,群众就医流向初步改善,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效。例如,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引入50多项创新技术,填补了福建省和厦门市空白。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开业后,河南省2020年前往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住院患儿分别比2016年减少8.26万人次、2542人次,降幅达到63.1%、51.3%。今年6月,我委又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批复同意了第二批16个试点项目。
“十四五”时期,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建设,由试点向面上推进。今年,重点将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方积极性高的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建设范围,2023年完成全国规划布局,2025年基本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同时,按照《实施方案》有关安排,未来5年,我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以省为单位网格化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引导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省域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输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为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8
新华社记者:
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国家发改委6月份连续两次发布预警并启动临时收储,请问进展如何,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走势如何?如何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如何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万劲松:
今年以来,受供应显著改善、需求有所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大幅下跌。6月2日,我委与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预案发布以后,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按照预案规定,我委于6月16日、28日两次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警信息,提示养殖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在进入一级预警区间后,我委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立即启动猪肉储备收储。7月7日、7月14日,已完成两批中央储备收储,7月21日还将组织第三批中央储备收储。同时,我委积极指导各地做好收储工作,形成“托市”合力,稳定市场预期。目前看,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6月底以来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短暂跌破5:1以后迅速反弹,上周已回升至5.85:1,养殖户信心有所恢复,集中出栏现象有所缓解。
随着中央和地方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加之今年1—2月新生仔猪量减少,经过约半年左右的育肥期,会对7—8月生猪出栏产生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可能将继续呈阶段性反弹态势。下一步,我委将持续跟踪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达到预案规定及时开展收储,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必要时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调控调节力度,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重要民生商品方面,《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经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已印发实施,6月上旬我委召开全国视频会议,就抓好贯彻落实和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7月15—16日召开全国价格工作会议,对做好下半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进行再部署。针对今年以来农资价格较快上涨的情况,研究提出向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的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同意,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资金,尽快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保供稳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期全国粮油价格基本稳定,肉蛋菜果等商品价格比年初高点明显回落。
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菜篮子”商品生产稳步推进,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具有坚实基础。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狠抓《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的落实,推动各地加快构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的“四梁八柱”,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9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题的债券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关注。我们看到,不少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及其他相关债券,可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袁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更好发挥绿色金融的引领支持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相关债券,主要呈现出3方面特点。
一是发行量显著提升。2020年中资企业在境外共发行19笔绿色债券,总规模约8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已境外发行29笔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约102亿美元。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境外绿色债券市场迅速升温,为我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提供了更多优质资金支持。
二是品种不断创新。近年来国际上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债券品种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绿色债券、气候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近年来又衍生出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品种,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相对灵活。目前已有2家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3笔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募集资金约15.5亿美元。
三是债券期限拉长。据市场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资境外绿色债券5年期以上债券发行量和占比均有所提升,超3成企业发行期限为5年期以上,有助于企业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支持综合经济实力强、国际化经营水平高、风险防控机制健全的企业赴境外发行相关债券,着力引导外债资金用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一步发挥好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10
封面新闻记者: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十四五”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有什么目标,如何推动落实?《方案》明确指出,支持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公办机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对此,发改委下一步有怎样的考虑?
金贤东:
近日,我委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部门共同印发了《“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这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重要举措。
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一直是织密民生保障网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我委累计投入196亿元支持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在保障和改善“一老一小”民生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更有效应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形势,《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在推动落实方面,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举措:一是加大投资,通过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深化养老托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二是创新机制,通过创新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方式,以投资换机制,用中央投资带动地方制定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三是明确责任,坚持地方为主,中央支持。地方履行发展“一老一小”服务的主体责任。中央预算内投资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在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地方真抓实干。四是强化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项目管理、建立保障机制、加强监督评估,多措并举,推动《实施方案》落实落细落地,不断增强政策实施的力度、精度和实度。
您所关注的托育问题,我们注意到《实施方案》印发以后,很多网民非常关注支持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公办机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等举措,引发年轻网友们小时候在父母单位入托的美好回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的发展目标,各地已纷纷行动起来,采取了如减免物业租金、加大人员培训、给予建设运营补贴、加强示范项目建设等措施,加快构建托育服务体系。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明确细则做好地方任务分解,按年度推进目标落实,共同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通过《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