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有关决策部署,印发《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意见》,建立市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试点示范效应,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4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57个百分点。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明显。坚持就业前提,全面放宽落户条件,总体上不设指标控制、不积分排队,市内市外人员落户同权、租购房屋落户同权,除中心城区对就业年限有一定要求外,全面放开其他区县落户限制,“十三五”期间全市每年新增落户城镇人口均在20万人以上。强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推动进城落户居民“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整体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居住证制度,赋予持证人38项权利事项,签发居住证超过80万张。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对吸纳落户数量较多的城区转移支付年均增长7.7%。出台“人地挂钩”土地规划计划管理办法,差异化配置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累计为主城新区增配建设用地超过20平方公里。
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篇起势,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协调发展,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初步形成。重庆主城都市区功能不断优化,成为全市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区增至8个,涪陵、永川、璧山等区产业支撑有力,对人口经济聚集作用不断提升。万州、黔江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渝东北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态势良好。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成效。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铁在建和通车里程达到176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34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提速实施,通车里程达到370公里、在建里程达到186公里。智慧城市加快建设,5G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建成“全光网”城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县级以上数字化城管平台全覆盖,创建全国首个城市管理智慧化应用范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设,“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初见成效,长嘉汇大景区建设和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保护提升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完成117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4.8万户棚户区改造,294个坡坎崖治理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公园,92个城市边角地块建成群众身边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172公里山城步道成为城市特色品牌,完成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1.2万公里,建成海绵城市421平方公里。
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试点扩大到591个村,供销社、信用社、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全面推开,地票交易额突破660亿元。建立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机制,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其他资产抵押融资,累计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超1500亿元。推动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三师入乡”,为乡村发展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覆盖,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并基本实现电网全覆盖,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农村安全饮水人口占比均达到100%,行政村卫生室、公共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等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降至2.45。(重庆市发展改革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