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视界 > 新经济 > 正文

各地“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经验交流之三十五 | 青岛:聚焦“搞活一座城” 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2021-12-09 11:09 国家发展改革委
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青岛也处于转型发展的紧要历史关口,青岛“十四五”规划既要为城市新一轮发展描绘蓝图,又要努力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为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在国家、省发展改革委支持指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全市上下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汇聚新时代发展合力的过程。

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落实国之重任、体现战略导向

青岛市主动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出发来谋划一域发展、以一域服务全局,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作为根本遵循,在规划《纲要》中提出,着力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四大功能”,奋力实现“六个率先走在前列”发展目标,对经略海洋、对外开放、乡村振兴等国之重任在规划《纲要》中系统谋划落实。彰显海洋名城、开放支点、制造强市等突出优势,以促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作为服务融入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切入点,放大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战略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国内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努力成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节点。

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谋划蓝图的行动指引,尊重科学规律、把握时代脉搏

科学研判青岛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内外环境条件变化,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研究提出符合发展规律、体现城市特色、富有时代精神的思路举措,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围绕创新发展,整合集聚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国家海洋科学城,建设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和活力迸发的创业之城。围绕产业转型,以优化产业经济地理为目标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布局,依托工业互联网先发优势深化产业组织方式变革,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区域协调,共建山东半岛城市群,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优化青岛都市区格局。围绕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加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持续促进就业和居民增收,保护蓝绿相依一流生态基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围绕安全发展,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塑造安全发展环境。

三、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民心所向、回应社会关切

统筹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开通“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平台,通过政务服务热线、网络问卷等多种途径,持续半年公开征集市民意见,收到意见建议5000余条,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交通秩序、物业管理、食品安全、入学入托等重点问题,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逐一在规划《纲要》中明确对策举措。注重吸收高水平专家智库意见,克服疫情影响,规划编制过程中累计邀请20余位知名专家为青岛发展咨询把脉,积极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商协会负责人、新经济创业明星等意见建议,组织和参与各类“十四五”规划咨询会、研讨会等30余次。

四、坚持以推动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为最终目的,找准落地抓手、夯实推进责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青岛市始终重视规划《纲要》的操作性、可行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在规划《纲要》中梳理提出重大平台48个、重大工程35个、行动计划21个、先行先试事项92个,与规划《纲要》配套还策划形成了394个重大产业项目和20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两张清单”,成为规划实施的有力支撑。规划《纲要》发布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通知》,将重点任务、主要指标、重大工程项目逐一分解落实,对《纲要》确定的重大事项和工程项目优先保障资源要素供给,将《纲要》实施情况纳入区市、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干部评价体系,探索将《纲要》实施考核结果与被考核责任主体绩效挂钩。创新组织制定40个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将重点任务举措和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区市,细化到各年度,以工程化、项目化方式推进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责任编辑:孙淑红

相关新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