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视界 > 新经济 > 正文

青海省“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取得明显成效

2021-12-13 1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
摘要:“十三五”以来,伴随着人口的进一步集聚,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基础设施条件的显著改善,青海新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08%,更多居民享受到城市生态之美、体验到出行之便、感受到城市之誉。

“十三五”以来,伴随着人口的进一步集聚,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基础设施条件的显著改善,青海新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08%,更多居民享受到城市生态之美、体验到出行之便、感受到城市之誉。

打出配套政策“组合拳”,新型城镇化政策体系持续健全。省委省政府面向现代化发展全局,首次以全会规格研究部署新型城镇化工作,与时俱进提出“一群两区多点”城镇化发展新布局,出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纲要(2019—2035年)》,提出了6个方面25类225项重大工程,制定了20项198条政策。先后印发《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和工作要点》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形成人口、土地、投融资、住房等配套政策体系,建立青海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合力。

实现进城落户“零门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速推进。全面放开全省城市(镇)落户限制,出台实施新版《西宁市户口迁入政策实施细则》,简化落户程序,打破进城落户的政策“玻璃门”,城镇落户人口实现逐年增长。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逐步缩小居住证持有人与户籍人口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完善农牧民市民化住房保障体系,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省级统筹,保障进城落户农牧民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农牧业转移人口基本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人地钱”挂钩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不断健全。

焕发城乡环境“新面貌”,绿色宜居水平显著提升。城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建成了一批生态绿地公园,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3.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93平方米,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全面达标。“公交都市”加快建设,“畅通西宁”三年攻坚计划全面推进,西宁建成首条公交专用道,城市公交便利化、绿色化程度显著提升;城市慢行系统逐步建立,湟水河生态景观慢行系统加快实施。西宁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玉树市荣膺国家卫生城市。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大美青海”的靓丽名片。

实现基础设施“快提升”,城镇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格敦、格库铁路建成投运,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向西开放大通道优势不断形成;西成铁路开工建设,高铁经济对城镇化的支撑促进作用持续显现。“一主六辅”民用机场格局全面形成,实现高速公路市州全覆盖,所有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建立。城镇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大电网实现县县通,宽带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青海省发展改革委)

责任编辑:孙淑红

相关新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