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扎实推进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走出一条“集约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3.9亿元,增速8.9%,规上工业产值790.2亿元,增速10.6%;固定资产投资440.6亿元,增速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9亿元以上、增长8.1%;规上工业产值完成615.5亿元,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4亿元,同比增长13.1%。
长春新区航天信息产业园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一张蓝图绘到底
长春新区设立以来,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定位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春新区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谋划研究新区各项重大战略发展规划,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聚焦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牵头编制完成并发布了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空间发展规划,打造“一带三核三区一平台”的空间格局。聚焦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编制形成包括总规和专项规划的“1+6”规划体系,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新枢纽。聚焦长春北湖科学城建设,编制完成并发布了总体发展概念规划,规划面积245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特色引领的科技创新高地。
政府搭台
推动创新要素聚集
长春新区努力优化创新驱动发展布局。以建设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一是为形成“1+1>2”的协同创新效应,联合吉林大学、长春光机所、华为等大学大所大企开展合作共建,打造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了华为科创中心、中科院(吉林)科技产业服务平台等一批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今年重点推进了“环吉大双创生态圈”、长春智能光谷、国家应用化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长春北湖科学城发布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将构建“一轴驱动、两翼协同”创新格局,为吉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着眼发挥区域创新“主引擎”作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基础创新能力加快夯实,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50余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近100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全面落位。高层次双创人才加快集聚,创新推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特殊人才“编制池”、新区奖学金、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等人才“引聚留用”政策,一年来引进培育各类人才近1.5万人,占省市引才比例分别达到15%、25%。国际创新合作深入开展,高标准谋划建设了中俄、中白、中日、中国冰岛等国际合作园区,国际陆港、国际空港功能加快完善,吉林省首个企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在新区开通,便捷的开放通道有力推动了各类创新要素实现跨区域高效流动。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创新型产业体系快速壮大
长春新区坚持龙头企业牵引,特色园区承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扩能协同发力,推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全年谋划实施总投资2175亿元的项目254个,其中产业项目162个,占比64%,落实总投资533亿元的专项债项目38个,计划争取当年专项债资金133亿元,特色产业园区实现倍增达到45个,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7户,金赛药业、长光宇航等25个技改扩能项目加快推进,达产后将拉动新增产值200亿元。
高新股份荣登2021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总投资26亿元的国药集团新冠疫苗项目落位投产;电子信息产业引进了华为云创新中心、嘉诚信息等潜力项目正式投产;长光卫星成为东北首家独角兽企业,“吉林一号”卫星在轨总数达到31颗。
精准高效“服务”
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提升
长春新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瞄准“东北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目标,推动改革先行先试、审批提速增效、政策系统集成、服务精准高效,连续第四年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单位。
在省市率先推行的“证照分离”“标准地+承诺制”“政务服务驿站”等多项改革,被列为试点并在全省推广;以高新区为试点推行的“管委会+公司+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入选了中国改革2020年度50个典型案例;今年重点推出35项首创性、独创性改革,先证简(减)图、新型产业用地(MO)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着力构建涵盖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9+3”政策体系,持续提高政策精准性和可达性,去年兑现政策资金6.8亿元,创新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先后为700余户企业兑现资金9000余万元。
持续打造“企业家座谈会+沙龙”、企业高管微信群、重点企业巡礼等特色品牌。在企业和群众获得感调查中,位居全省第一,“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新区“双创”工作获李克强总理点名表扬。
宜居宜业城市“建设”
加快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长春新区坚持以城市标准推进建设管理,努力走“产城融合”发展道路。
聚焦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统筹实施163项市政工程,总投资98亿元的“三路七桥”全面竣工通车,空港开发区主干路网基本形成,轨道交通9号线空港段重要节点全面打通。
聚焦生态环境提升,统筹实施26项生态治理工程,伊通河北北段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总面积11.97平方公里的北湖湿地,扎实推进生态提升工程。
聚焦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高标准打造“智慧新区”,深入开展与吉大、东师、北师大等高校合作办学,全面启动4所学校新建、扩建项目,加快新区人民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高新区宜居宜业品质大幅提升,北湖开发区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空港开发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相关新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