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区深哈产业园
优化营商环境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哈尔滨新区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谋划改革、以创新方式推进改革、以发展质量评价改革,推动多项重点领域的改革举措接力突破。
改革创新成效显著。2021年复制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217项,带土移植深圳特区经验45项;累计推出109项制度创新成果;构建信用监管新格局获评全省创优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跨境物流可视化数据作业平台入选全国服务贸易创新案例。通过梳理、合并、重组等举措,成立大数据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15个“中心”,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机构精简60.3%的重大突破。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加大“黄金30条”“新驱25条”和“温情21条”等系列“政策组合拳”兑现力度,逐步由“管理中体现服务”向“服务中体现管理”转变,构建出新区包容、公开、透明的政策体系和政策环境,目前已累计兑现政策资金22.6亿元,惠及企业超千家。打造“两降六减三提升”的极简审批模式;实施行政许可事项“远程视频验场”,彻底打通“不见面”审批“最后一公里”;试行“无感续证”审批新模式;“承诺即换证”“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2.0版”等系列改革陆续推出,1069项政务服务事项中,网上可办率达到99.4%;探索“数字+”政策兑现服务平台新模式,“新区惠”平台投入试用,逐步推行政策兑现“零接触”。
聚焦实体经济 现代产业新体系初步构建
哈尔滨新区始终把推动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作为振兴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以项目、园区为着力点,以创新、招商为杠杆的产业工作推动思路,着力构建了“4+4+3”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项目带动作用凸显。2021年,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共出让项目用地32宗、201.5万平方米,深哈产业园核心区、自贸试验片区主干路网全部建成,107个产业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06.3%。
产业联动支撑有力。三次产业比由2018年的0.7:50.5:48.8调整为1.5:38.4:60.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上升,“三二一”产业格局更加巩固,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其中,金融业发展迅猛,连续两年占GDP比重超过10%,形成了新的支柱产业。
创新引领驱动强劲。全面落实双创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开展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融在新区·相约周五”等系列双创活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50%以上,安天科技获评“独角兽”企业,城林科技、安宇迪航空被评为省级隐形冠军企业,成功获批“科创中国”第二批试点园区。
招商撬动集聚加速。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撬动杠杆”,重构“系统化”招商新体系,新组建了招商集团、国际招商公司、江南园区公司、利民园区公司,构建起多点布局、整体联动,“谋、选、招、落、服”一体化招商新体系。一年来,哈尔滨新区新签约项目数量147个,实际利用内资26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2亿美元。华兴玻璃成功点火运营,运风新能源、一汽格拉默座椅等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东方雨虹、西湖电子、东安动力新能源混动系统新基地等高质量项目纷纷落户;唐山建华实业集团从河北整体搬迁至新区,300吨石墨烯生产线已组装完毕,填补了黑龙江省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空白。
高质量建设自贸区 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新区牢牢抓住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机遇,持续放大自贸区溢出效应,推动对俄合作突围、对外开放升级。
片区建设全面展开。总体方案实施率达到100%,全省自贸片区考核评价中综合排名第一。省内与黑河、绥芬河等片区和口岸城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加强了与哈综保区、冰城海关的联动合作;省外加入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外高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对俄合作持续升级。金融结算拓展至资金清算、外汇交易等11个领域,对俄金融结算中心在新区挂牌;哈尔滨银行成功获批CIPS(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资格,成为境内第三家获得该项业务资质的城商行;成功引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20余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和技术解决方案,并在省内外实现技术转化落地。
深哈合作纵深推进。龙岗产业园区入驻率达92%,引进各类科技型企业959家、双创孵化载体5家,培育孵化3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科创总部累计注册企业339家,注册资本金总额105.8亿元。引进了华为鲲鹏、深圳敢为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先后投入运营,成为龙粤对接、深哈合作的“新标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