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园概况】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涉及吴房村、张弄村、湾张村、解放村、工农村5个行政村,示范园内农业人口总数为3280人,示范园总面积为1.6万亩,东起沿钱公路,西至金汇港,北接金汇镇,南临金王村。核心区域为吴房村及观光路沿线,面积为1万亩,由G1503上海绕城高速、沿钱公路、平庄西路、浦星公路等四条公路围合所形成。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秉承着“让乡村成为新时尚”的目标,蜕变为集办公、生活、旅居于一体产业示范社区,带领新、老村民创业就业,同走强村富民之路。
青村镇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把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和乡村振兴建设结合起来,为产融示范园腾挪出了发展空间。示范园盘活节约集约的土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入驻企业以农创文旅、亲子研学、智能制造、医疗康养等行业为主,吸引了大批在外游子返乡创业,不少年轻人回归农村扎根青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农业休闲旅游,拓展了农业功能,增加了农业附加值,带动了财气和人气,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示范园内桃花掩映的美丽乡村
一、主要亮点
(一)提升配套,促进“黄桃+”产业链
吴房村一期建设面积358亩。包括配套板块、产业板块、创业板块共41个业态。基础设施已投入各级资金14511万元,用于实施村庄改造工程、亮灯工程、部分道路建设、老年服务中心、河道整治、生态微公园等项目。二期包括现代农业种植片区、特色黄桃种植片区。通过项目实施,为村民、游客及农业产业提供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和设施配套。园区基于当地特色黄桃产业,与上海市农科院成立合资公司,利用农科院先进技术做强一产。同时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降低损耗,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当前已经推出黄桃鲜果、罐头、汽水、啤酒、点心、米露以及手工艺品、制造类产品,如面膜等特色衍生产品。为进一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引进“中国桃王”刘洪杰老师,推出黄桃瓷器、黄桃丝巾等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从而完成黄桃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三产联动。
(二)青年人才,助推产业融合新引擎
园区现有一支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人数近30人的年轻化管理运营团队,其中不乏留学回国、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党员10人。一大群年轻人选择去村里上班,这样的情况在城市化进程中极为罕见。园区如今引进新“村民”117人,带动村民们就业,让文创助力当地的农业的发展。通过统筹运营管理、整体管理,园区已入驻企业20余家,新注册企业64家。
结合乡村文旅品牌发展,相关项目都由年轻人负责提出创意和运营,促进做实吴房村“工作日里是园区,节假日里是景区”的产业公园定位。通过引导、激发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凝聚起年轻人的事业认同、价值认同、理念认同,为园区产业迭代升级和产业融合注入动力。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园区抓住青年返乡创业的主要诉求,努力建设与城市创业有所不同的低成本、低难度、低起点的有利环境,最大限度给予年轻人发展空间,增大青年产业社区的吸引力。2020年下半年配套建设使用面积为3871.5平方米的青创中心,可容纳20余个创业项目,200多个创业者同时办公,并配套打造人才公寓满足创业者办公及生活全方位需求。
(三)科技赋能,打造生态农业科技港
聚焦青村镇2.1万亩“现代农业”项目发展现状及规划,重点打造生态农业科技港。围绕放大农业叠加效应,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大力实施“农业+”发展战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推进国际农业科技交流合作、聚集高端农业创新资源的新平台。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引入优质水稻,研究黄桃原生保护区,建立国家农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在农业科技港开启土壤修复技术试验田,使生态得以可持续发展。集中片区优势,快速建立生态标准体系。打造集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教育培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园,远期必将辐射上海及周边乃至全中国,呈全国联动发展态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硅谷。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产城乡一体化,打通乡村振兴新路径
青村镇在产业引导和资本助力下,加速促进农区、园区、镇区产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公司化、市场化运作,三区联动双循环,加快镇域内各类资源聚集,形成有效资产,实现资源、资本、资金相结合的三资闭环模式。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的格局,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二)创新融资平台,系统性破题乡村振兴难题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针对乡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乡村振兴人才缺乏、二三产业用地指标不足等问题,青村镇通过创新改革,借助镇属东方桃源集团公司市场化运作,以“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相关产业开发收入+借款人综合收益”的模式取得农业发展银行乡村振兴示范镇项目的金融支持。主要通过参与工业园区存量开发建设,上海市首个乡村振兴金融项目即“青村镇乡村振兴示范镇(一期)项目”筹得农发行首批贷款26亿元,用作共同推动安置房及园区转型的启动资金。此外,通过镇属集体公司联合国有资本、金融机构、政府引导基金及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了长三角乡村振兴股权基金,以产业方式投入农区、园区,助力实现青村镇产城乡一体化。这样的新举措使多方得益,既减轻了镇财政支出的压力,又解决了农民安置各方面的资金缺、落地难的局面,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思路和融资新创举,同步解决了园区转型的资金困难。在规避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同时,共同推动大批量安置房建设,进一步释放土地空间。
(三)完善支持政策,保障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市、区各级政府将青村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予以倾斜支持,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途径,多渠道保障示范园用地需求。加大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的力度,在加快编制各类农村规划的同时,积极推进村落散户向保留村平移集中居住。将原本零散、低效的土地向集约化、高利用方向引导,提高土地收益,反哺乡村,进一步带动乡村振兴。
(四)强化组织架构,发挥专班牵头协调作用
奉贤区青村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责任主体为奉贤区委、区政府,推进主体为青村镇党委、政府。奉贤区将示范园创建列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办,从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专班,下设办公室在区发展改革委。青村镇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各条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下设规划建设、农业发展等9个小组,组织协调项目各项环节有效衔接和有序推进。
(五)加强外界合作,促进园区华丽蜕变
大力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智慧农业等创新应用为主导,依托与头部科技企业成立的合资运营公司,共同打造生态农业科技港,引领乡村振兴。充分利用园区乡村环境、黄桃特色农业品牌等现有资源,导入种子产业,促进园区从生态优势到发展优势的蜕变。以填补“国家空白”“解决卡脖子技术”为战略目标,助力上海成为“全球高科技农业的领航者”。
三、经验启示
(一)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打造1.6万亩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加速对传统农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真正实现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深度融合。其中以1万亩数智生态农业科技港为核心辐射,成为加快推进国际农业科技交流合作、聚集高端农业创新资源的新平台。通过农业科技港建设,探索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近郊进行乡村更新改造与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二)扎实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大美人橘、大樱桃和功能类蔬菜等多种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规划建设黄桃原生保护区、生态养殖区、生态田园区、特色种植区等。新建黄桃经济作物基地,以新技术、新品种为主,推广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理念。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分片区管理经营,形成管理规范化、种植规模化、防控绿色化的现代化新农业业态。
(三)打造“产学研”一体平台
通过设立投资孵化、创业创新平台,联合国盛投资基金、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形成产业发展智库,在建设、教育、科技、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长期、全面、深度的合作。重点引入农业高端人才,汇聚全国前沿农业科学技术及人才,培养农业新型人才,推动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运用,辐射到农区、园区,形成产学研内循环。创建乡村振兴学院,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致力成为理论研究、价值传播、共建共享的功能性平台。通过平台孵化、人才反哺适应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发展要求。
以加强三产融合、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己任。打通乡村振兴路径,通过金融创新模式升级,破题三农难点,在生态农业基础上融入人才与智慧科技力量,立足新片区契机,实现全镇域发展的高度,继续发挥产业融合示范园的引领作用。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以联动发展为主题,以实施乡村振兴为前进动力,不断探索拓展,致力于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