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地处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曾经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2014 年以来,该县深入实施综合改革试验,强化系统集成,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新路,被誉为“威县速度”“威县模式”,为县域综合体制改革趟出了一条新路。
勇担改革使命 结出改革硕果
改革发展之初的威县被称为“四不靠两没有”,即不靠山、不靠海、不靠铁路、不靠大城市,地下没矿藏、地上没资源。长期一棉独大,工业近乎空白,是远近闻名的“大破穷”县,1999-2009十年间,全部财政收入一直徘徊在8000万元左右,是当时河北省唯一人口过50万、全部财政收入不过亿的县,2012年被列为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1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加快黑龙港流域发展,威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黑龙港流域综合改革试点”,是全省唯一的县级综合改革试点,2018年又批复试点延长至2020年。
威县始终把综改试点作为“政治使命、历史机遇”,在行政体制、城乡一体、农业农村等多个方面,持续进行大胆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累计18项做法在河北省推广,行政审批、资产收益扶贫2项做法全国推广,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改革案例”“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单位”等殊荣。改革有效助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总量由2014年底1.1万家增至4.8万余家;2013-2021年九年间,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投、公共预算收入、社消零、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速均高于全省和邢台市水平,实现了从农业县向工业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2021年,荣获“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勇于先行先试 引领系统集成
威县始终坚持把握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套,形成了上下联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有效发挥了综改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促进便民惠企、优化营商环境”,探索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全国第一家县级行政审批局,河北省第一家县级市民服务中心、第一家市场监管局。率先实施全省唯一县级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021年以来,又在全省率先探索“一业一证一码”改革,组建全省第一家实体企业服务中心。
围绕“破解二元结构,推进统筹发展”,探索城乡一体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在全域成立了乡镇执法分局。率先启动智慧威县建设。率先探索河道确权改革,同步跟进路网、绿网、水网、产业网、旅游网“五网合一”建设,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系列典型案例。
围绕“促进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探索农业农村改革。重点推动“四化”:管理园区化,探索农业园区“六位一体(园区管理、项目招商、土地流转、资源整合、智力引进、产业发展)”运行机制。经营规模化,通过龙头带动、合作社拉动、农户联动,打造了“五个10万(10万亩梨、10万亩葡萄、10万亩饲草、10万亩蔬菜、10万头奶牛)”格局,成为亚洲最大的万头牧场群。生产标准化,获批省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农民职业化,评定农民技术职称919名,在全省县级人数最多、标准最高、效益最明显。
围绕“夯实技术支撑、提升创新水平”,探索产业扶持改革。重点探索“三个保障”:智力保障,出台《选聘“产业专家”指导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每个主导产业均有首席专家。用工保障,高标准建设产教融合职教园区,引进四川希望教育集团投资10亿元建成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科技保障,抢抓教育部定点帮扶机遇,探索“百校入威”改革,已与60多家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关系。县域科技创新由C类县跃升为B类县,县高新区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唯一县级“双创载体”。
围绕“创新联结机制、构建防贫体系”,探索脱贫攻坚改革。坚持“产业为本、机制创新”,探索以“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享、集体经济受益”为核心的“金鸡”等五大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带动群众稳定脱贫,拓宽了农村集体收入来源,“金鸡”模式成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资料。立体化探索防返贫机制,2018年9月脱贫以来,未发生一例返贫、新致贫人员。以“农校对接”为抓手促进消费扶贫,农产品已规模直供清华、北大、人大等教育部26所直属大学和15所省属高校。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全国脱贫攻坚案例研究》和《图说脱贫攻坚》系列丛书。
围绕“优化要素供给、夯实要素支撑”,探索破解瓶颈改革。用市场化思路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探索政府资本撬动社会资本。通过盘活、引外、借力、整合、抵押、信用“六步棋”,走出“资金短缺、发展缓慢”恶性循环。通过严格规划“省地”、深入挖潜“换地”、完善机制“退地”、创新方式“活地”,“四措并举”破解用地难。2021年,项目开竣工连续四次邢台市第一,项目季度“比看”综合排名两次第一、两次第三。
围绕“提升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探索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双师”课堂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了科技赋能教育的新模式,《威县建立“双师课堂”教育扶贫体系》入选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成为教育部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创新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全国13个典型案例之一,在河北省复制推广。探索创新“民情通办”平台改革,实现服务群众、解决诉求“零距离”,成为社会治理一大创新,省信访局给予充分肯定。
永葆使命担当 再出发奋勇向前
威县综合改革试点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也得益于威县自身勇于担当、大胆探索,特别是始终着眼于“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创新活力”。在实践中,形成了有益启示,即:把握问题导向,把解决瓶颈作为出发点;强化科学谋划,把稳妥有效作为基本点;永葆担当锐气,把勇于创新作为突破点;坚持项目管理,把落地落实作为落脚点;强化统筹推进,把系统集成作为主攻点。多年来,威县形成了深化改革的有益传承和情怀担当,2014年以来,始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今年5月23日,新任省委书记倪岳峰到邢台市调研时指出,“威县是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创造了一些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要继续解放思想,紧紧盯住各种瓶颈制约,大胆闯、大胆试,推出一批突破性改革举措,形成示范效应”。为支持威县综合改革,今年7月1日,省政府批准同意了威县提出的放权扩权、试点示范等11项改革事项,明确了在省事权范围内,凡是国内其他地方取得成功的改革经验做法,根据威县实际都可以借鉴探索;凡是国家允许开展的改革举措,符合威县实际且拟实施的,以及威县拟自主探索创新的改革举措,报省有关部门备案后即可实施。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继续探新路、做示范,威县进一步解放思想,出台《拓展深化综合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坚定不移以改革破瓶颈,为发展增动力。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实体企业服务中心功能,深化“一业一证一码”改革,提升“威企通”平台服务水平;打造事项最简、流程最优、成本最低、服务一流的“至简审批”新模式;探索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创新县级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行模式;探索高新区综合执法新机制。二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积极申报实施国家“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创新“空心村”治理“五方受益”新模式,着力破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加快君乐宝、威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申报实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三是深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改革。深化“百校入威”改革,探索高校院所与企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有效途径;探索建立“雄安(威县)产业园”。四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及其他方面改革。聚焦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持续深化“民情通办”“督考合一”改革,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板。(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相关新闻